最新沟通纪要来看,说是可以兼容,此兼容非彼兼容吧,没那么简单。
②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与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技术交流。目前主流的甲脒基钙钛矿薄膜在甲胺气体中会显著退化,并失去吸光能力,因此,无法用于甲脒基钙钛矿材料体系。
10年来,由崔光磊带领的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一直深耕于钙钛矿电池领域,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从化学本质上认识这一过程,也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甲胺铅碘是被最早研究的钙钛矿材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数字的背后,站着一群不断向光伏领域更高点进军的科学家。
第二年,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崔光磊带着团队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跨入钙钛矿电池研究领域。这一年,崔光磊正式回国加入青岛能源所。如在上述国家能源集团物资公司的公示中,NP产品差价仅为0.021元/W。
需求不振导致组件价格低于1元今年初,光伏组件价格在单瓦1.8元左右,到如今降至不及1元,降幅接近40%,超出业内预期。第三方机构InfoLink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出口7.6GW光伏组件至欧洲市场,相较8月的8.2GW小幅下跌6%,与2022年9月出口量持平。电网承载能力限制、电力送出消纳等都是分布式进一步增长的瓶颈。需注意的是,分布式光伏遭遇的政策不确定和容量告急,也让这个半边天市场出现增速放缓压力。
但需要注意,这只是短期的效应。谈及行业一年以来的最大变化,该人士直言,光伏已经从过去利润两极分化,转向了普遍承压。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竞争可能会加剧,从而导致P型组件的经销渠道价格进一步下跌。在11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物资公司集采招标公示中标候选人中,隆基乐叶、正泰新能、晶科能源、通威太阳能等4家企业瓜分了10GW集采总容量,P型组件中标单价最低1.044元/W;N型组件最低1.065元/W。与此同时,高度内卷引发连锁反应,晶硅四大主要环节(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普遍进入过剩及减产调整中,博弈压力持续传导。在产能过剩和技术迭代的双重催化下,技术迭代的进程或将更快。
根据集邦咨询消息,182单面单晶PERC组件主流成交价为1.03元/W,210单面单晶PERC组件主流成交价为1.04元/W。因此,光伏行业在明年可能会呈现利润率整体上升、市场竞争加剧、政策环境和贸易环境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特点,但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行业前景仍值得期待。不过之后,随着上下游供给趋向平衡,预计行业整体盈利能力都有望得到一定恢复。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单一的组件环节盈利空间已经被极限压缩,一体化厂商虽然有一定供应链优势,但上游的话语权也被削弱,几乎所有的组件厂都被迫进入低价抢单、以量补价的循环中。
据机构统计,已公布的TOPCon规划产能超过1700GW,在最重要的性能方面,目前已有多个厂商宣布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8%,该数据已经超过PERC电池理论最高效率约两个百分点;在市场方面,据捷泰科技人士预计,明年TOPCon产能扩充,乐观预测下明年招投标市场TOPCon市场份额很可能达到70%以上。在稍早之前,三峡集团于11月24日开标的2023年光伏项目组件集中采购开标公示中,更出现了N型组件0.919元/W的超低报价。
临近年末,光伏组件厂的库存压力在出货目标指引下更加突出。产能过剩加速技术迭代在全产业链低价的背景下,产能或将正式迈入出清阶段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组件价格的下降有利于终端需求,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单瓦2块钱降到1块钱,甚至现在有些招标低于1块钱,导致现在整个产业链都没有利润,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未来的组件价格一定会回弹。一是积极推动政策的导向,二是做好科技创新和客户协同,希望光储一体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储能的需求尤其被看好。供应链价格急涨急跌中,成本的比拼已经近乎极限。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变化非常迅速,导致在需求高增长的时代,所有光伏的企业反而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复盘今年光伏市场,既有符合预期的新增装机高增长,也有不符合预期的意外。
目前,组件价格超跌和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是所有光伏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据其透露,天合光能今年实现65GW以上的出货目标没问题。
他表示,在国外一些地区,1兆瓦的光伏要装4兆瓦的储能,把大量光伏发电都调节到晚上使用,特别用于晚上6-10点之间峰值电价的时期,可以形成更好协同。她认为,今年全球装机超过预期,特别是中国市场,远超年初的计划。
通威股份董事长刘舒琪也有同样的看法。高纪凡预测,随着头部企业新的电池或者硅片产能提升,这些企业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市场平均增速,龙头市场份额会重新提升,那么必然对其他企业产能挤压,这是未来行业要做好的准备。
在此之外,光伏产业发展的另一项瓶颈则在于消纳问题。对此,他建议国内也要尽快推动光伏+储能匹配,无论是在发电侧匹配还是用户侧匹配,通过将高比例储能引入整个电网体系,以加快形成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系统。在四季度多个央国企招投标中,组件价格已经全面降到单瓦1元。高纪凡在会上表示。
但是,行业需求从原来的400GW提高到500GW过程中,有很多的新企业加入,让行业集中度出现下降。但他也提到,从整个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来讲,它好像又没有达到预期。
但是,组件头部企业也在面临全年出货量可能略低于年初目标的可能,其中原因主要受欧洲库存,以及行业新增产能超过市场需求增速影响,稀释了头部企业出货市场份额。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在会上表示,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超过400GW,甚至有望达到450GW,这在2030年以前可能会持续。
在此轮光伏产业的周期波动中,储能成为不可忽视的增长机遇。在今日举办的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中,多位光伏企业负责人谈到,目前产业链的价格已经到了底部,很难有继续压缩的空间,而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中,更需要通过储能为新增装机和用户之间构建平衡体系。
在他看来,光伏行业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在明年会更加明显。高纪凡认为,现在储能的量和光伏相比配置仍然不够,在今年基础上,明年的储能有望实现翻倍增长供应商整改说明:相关供应商可在上述处理期结束前1个月,向招标人提出整改验收申请,经相关单位或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解除处理。附件1: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不良供应商处理情况(2023年第14批).pdf。
供应商整改需满足以下条件:1.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供应商应提供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并积极配合招标人进行质量调查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免费处理或更换,赔偿由此引起的附加调试配合等费用,并对同类产品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对于存在批量质量隐患或家族性缺陷的产品应全部免费召回或积极配合招标人进行治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对于交货问题,供应商应在与采购需求单位协商后约定的期限内完成交货;3.对于服务、诚信等问题,供应商应制定整改措施,并做出不再发生类似问题的书面承诺。日前,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情况的公告(2023年第14批),共119个,其中,有7个光伏企业,4个光伏项目列入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情况。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情况的公告(2023年第14批)为促进供应商诚信履约,保证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依据《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出现不诚信行为、履约不力以及产品质量等问题的供应商进行了处理,具体处理情况如附件1所示日前,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情况的公告(2023年第14批),共119个,其中,有7个光伏企业,4个光伏项目列入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情况。
供应商整改说明:相关供应商可在上述处理期结束前1个月,向招标人提出整改验收申请,经相关单位或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解除处理。附件1: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不良供应商处理情况(2023年第14批).pdf。